(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重慶市奉節縣結合本地實際,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生產成本低、周期短、收獲快的桑蠶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支柱產業,并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利用新技術、新裝備,實現蠶桑產業規模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
青龍鎮黃坪村的智能養蠶車間,設有智能養蠶小蠶車間、中蠶車間、大蠶車間,擁有2條3.0系統生產線,每個房間實行機械化、智能化作業,工人通過操控儀器就能達到高產質優的好效果。飼養室內,整齊擺放著多層蠶架,機器人自動化送料、除砂、喂蠶,全過程只需要三、四個人就能完成。
奉節縣詳飛繭絲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鄒明禮說:“我們以前養蠶一個人最多只能養一張半不超過兩張,現在通過機械化智能設備養蠶,我們三四個人可以養六十張,一年可以養十二批次,帶動周邊農戶養八批次。”
近年來,奉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蠶桑產業,從基地建設到勞務用工,再到金融保險等方面,出臺了系列政策進行全方位支持,現已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體系,覆蓋奉節南北兩岸13個鄉鎮78個村,全縣蠶桑種植規模達11萬畝,2022年養蠶8萬張,產繭380萬公斤,產值達5億元,帶動3萬戶8萬人增收。
鄒明禮告訴記者:“我們青龍鎮黃坪村現在百分之九十的農戶都是以養蠶為主,全年總收入在一百一十萬左右,戶均收入三萬元以上。”
作為全國首批科技創新縣,奉節縣非常注重科技賦能農業,自2018年就與重慶奉節祥飛繭絲綢公司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出了智能蠶桑養殖系統并升級到3.0版本,實現了添桑、除沙、采繭、控溫等全過程智能化操作,智能養蠶效率提高28倍,優質蠶繭率提高25%,優質蠶繭率達92%。通過科技賦能,全縣蠶桑產業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質量大幅度上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