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家園,更是回望鄉愁的歸處。
(資料圖片)
日前,浙江省“藝術鄉建”工作推進會將在海寧市召開,其中周王廟鎮云龍村將作為全省“藝術鄉建”典型供來自全省各地的與會人員觀摩考察學習。
蠶鄉云龍村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雅云蠶桑生產示范基地:“滄海變桑田”小康路。
雅云蠶桑生產示范基地位于云龍村9組,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科技行動示范基地,浙江省十三五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示范基地,以及國家商務部規模化集約化蠶桑示范基地。
核心基地總占地面積360余畝,桑園面積310余畝,分區域種植農桑14、強桑1號、桂桑優62等優良桑品種,并配套高標椎鋼結構蠶房8000余平方米;簽約養蠶大戶18戶,各自獨立經營,基地提供蠶桑技術指導與信息服務,推廣優良品種,以生產設備等物資補助形式給予扶持;簽約專業蠶桑合作社2家,實行優質優價、二次返利的蠶繭收購政策;在核心基地周邊發展規模大戶,與其簽訂技術指導、蠶種訂購、小蠶共育、蠶繭收購等內容的長期合作協議,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核心基地依托“基地+合作社+大戶”的生產模式,帶動規模大戶開展專業化生產經營,推廣優質高產桑、蠶新品種,應用標準化桑園栽培管理和省力化養蠶新技術,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設備,增加飼養批次,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畝桑荷種量和蠶繭產質量,推進繭絲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蠶桑生產基礎,提升繭絲綢產品質量、產出效益和產業國際競爭力,使傳統的蠶桑產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向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基地還與浙江省農科院蠶桑所、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海寧市經濟作物技術服務站、凱喜雅蠶桑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動科院等各大技術科研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核心示范基地進行蠶桑新品種試養及研究。
2019年,依托云龍蠶鄉深厚的蠶桑文化底蘊,以及“商務部規模化集約化蠶桑基地”的農業、生態、科研優勢,凱喜雅集團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策劃,在原蠶桑農業基地的基礎上,成立浙江雅云文旅有限公司,邀請中國美術學院青年設計團隊進行深度創意設計,打造成“小云龍蠶桑樂園”。定位為以蠶桑生態、文化為載體的特色親子游樂園和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同時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展示絲綢之源,蠶桑之本的學習基地。
園區占地500多畝,擁有蠶寶寶科普館、科技VR體驗館、蠶絲科普館、小蠶寶寶培育室,現代規模化大蠶飼養坊,活動教室、戶外活動草坪、桑葚、桑葉采摘園等。園區融合自然生態與童真趣味,科普內容豐富,活動形式新穎有趣。是學習蠶桑文化、體驗生命、生態、自然科學的最佳目的地。后開發了一系列以蠶、桑、絲為原料的特色農產品、食品、服飾、日化用品、文創產品等,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開創一個集游樂、教育、消費為一體的絲綢文旅新模式,讓絲綢文化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以青少年兒童為媒介,影響三代人,實現絲綢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讓鄉村“顏值”真正變成經濟“產值”,實現美鎮生態“增值”,助力美鎮鄉村振興及未來鄉村建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