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數百位基金經理在逾千只基金一季報中熱議人工智能、ChatGPT(美國OpenAI公司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序)等內容。今年一季度,ChatGPT引爆一輪覆蓋計算機、通信、電子和傳媒等板塊的大行情,圍繞人工智能主線,半導體、信創、游戲、出版等主題輪番領漲,備受市場關注。
反觀新能源、醫藥等熱門賽道,卻“跌跌不休”。人工智能為主線的相關主題基金凈值暴漲,不少板塊和個股股價來到歷史高位,新能源、醫藥等熱門賽道股價仍處于低位,交易冷清。招商基金朱紅裕在一季報中坦言,市場的博弈程度超出了預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市場出現明顯調整跡象。基金經理如何看ChatGPT引爆的本輪行情,持續性有多久?新能源、醫藥等熱門賽道后市能否翻身?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了部分基金經理一季報觀點,供讀者參考。
ChatGPT:后市分歧較大
從基金一季報來看,對于ChatGPT的態度,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對此抱有不同看法。
多數成長風格基金經理仍看好ChatGPT帶來的投資機會。
如平安基金翟森認為,科技板塊一季度呈現了精彩紛呈的投資機會,去年年底,在人工智能創新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推動下,泛TMT行業帶來估值重塑機會。大模型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或顛覆傳統科技應用模式的邏輯正在不斷被市場論證和認可。展望未來,翟森仍然看好數字經濟方向在中期的投資機會。首先,他認為國內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落地形成了共振。在政策端上,已經在以數據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或者變革方面,做好了積極的制度設計。產業端無論是對傳統模式的顛覆還是正在形成的算力競賽都會帶來不少投資機會。其次,經過了第一輪系統性的估值修復,泛TMT領域內的個股估值目前尚未泡沫化,很多方向上還相對合理。
在軟件行業配置比例較高的前提下,萬家基金耿嘉洲表示將在算力線(通信、電子為主)和應用線(計算機、傳媒為主)之間動態調整,相對更加看好高勝率的算力線,高賠率的應用線目前仍在估值修復過程中、仍具有配置價值,但估值修復結束后其性價比可能會較算力和算法線條有所下降。潛在風險方面,耿嘉洲認為,接下來主要關注一季報披露情況,如果在TMT之外的某行業出現普遍的業績超預期,則可能對AI主線形成一定挑戰,但就目前經濟基本面情況,預計一季報超預期行業可能并不太多,如果出現持續性較強的超預期方向,將會在基金合同允許范圍內及時進行配置調整。
多數價值派、均衡派基金經理對ChatGPT引發的熱潮抱有謹慎態度。
如中泰資管基金經理姜誠認為,AI或許是科技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要搞清楚它對投資有哪些影響卻很難。價值會隨著時間增長,而非隨著利潤波動,價值投資需要重點關注長期因素,淡化短期因素。而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長期因素,不過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把握去捕捉到它帶來的投資機會,但可以盡量回避它帶來的傷害,仍會一如既往,不去猜測和追逐市場熱點。
安信基金張競也認為,GTP所代表的AI方向,雖然有著極其光明的前景,但是從靜態的估值層面來看,短期的風險開始積累。
對于火熱的人工智能主題,易方達陳皓表示,進行了積極的研究,方向上非常認同其很可能是一次全新的技術革命,將極大提升全社會的生產效率,但客觀上認為當下的研究認知還不具備對相關標的的定價能力,尤其當這些個股快速上漲后,也不太符合其“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買入預期收益率更高的資產”這一投資理念,因此會選擇暫時“以靜制動”,繼續對產業和公司進行跟蹤、研究以及再定價,等待勝率和賠率更高的投資時機出現。
相比資本市場短期漲跌帶來的多巴胺,陳皓表示,更傾向于通過深入研究獲得超額認知、并最終映射到投資上來獲得內啡肽。投資和人生一樣,每天都可以做選擇,但終其一生最重要的其實也就是那三五次,平時的不斷學習、反思、進化,努力追尋的正是在每一次關鍵選擇時將勝率再提升一點點。
半導體:ChatGPT帶來增量市場
2023年一季度,受益于ChatGPT下對算力芯片的關注提升和國產替代政策預期加強,半導體板塊總體漲幅較大。從基金經理一季報觀點來看,除了國產替代、庫存消化等主流投資邏輯外,AI時代引領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周期有望為半導體板塊帶來增量市場。
展望2023年全年,寶盈基金張天聞認為半導體板塊仍有較好的投資價值。一方面是隨著景氣復蘇,部分標的基本面會進入有望持續到2024年年中的上行周期,如果相關公司有增量產品邏輯,可能具備“基本面+估值”的雙擊行情;另一方面,下半年半導體國產化邏輯或將會顯著加強。
諾安基金蔡嵩松表示,芯片板塊的兩大細分領域,芯片設計板塊和芯片設備材料EDA在一季度都到了臨近拐點的階段。隨著ChatGPT的問世,人工智能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將影響幾乎所有的行業,或將成為未來最強的產業趨勢。海外引領,從算法大模型持續迭代,到各種應用接入AI,再到算力芯片的突飛猛進,產業進展迅速。而算力幾何級的增長和邊緣側硬件的拉動,都是未來芯片需求的重要增長。新需求將讓芯片周期拐點提前到來。
展望二季度,華安基金劉璇子認為,半導體周期有望探底回升,行業基本面復蘇可期。人工智能算力需求與半導體國產替代將成為科創芯片賽道成長的核心動力。人工智能發展需要數據、算力、算法三位一體,而當前算力是明顯的短板,需求更為迫切,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硬件需求將成為破局重點。板塊將核心受益于信創板塊以及數字經濟板塊發展。在自主可控的指引下,科創板中半導體板塊的國產替代是較為明確的方向,尤其是存儲芯片、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的發展機遇。
醫藥:景氣度有待提升
從基金經理對于醫藥板塊的觀點來看,整體估值不高,不過,景氣度還有待提升。
一季度,ChatGPT熱潮席卷多個行業,不少基金經理拋棄醫藥、新能源,轉向信創、半導體等板塊,華夏基金鄭煜和楊宇則反其道而為之。
鄭煜和楊宇在基金一季報中表示,春節后,在業績真空期,ChatGPT以足夠強大的想象力和影響力,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而他的基金更多基于對持倉股票的中長期成長和估值的匹配進行投資,報告期內減持了因GPT概念獲得較大漲幅的計算機個股,并未減持新能源相關的個股,適當增加了受益于疫后修復的醫藥股。
安信基金池陳森認為2023會是醫藥板塊景氣度變化比較大的一年,長期依舊看好醫藥板塊中制造升級、創新升級和消費升級三個方向。
在基金一季報中,易方達基金楊楨霄認為醫藥行業有較大的機會,整體估值不高,行業景氣度也在逐步提升,在行業內部,相對更看好嚴肅醫療板塊,即醫院端相關的各種細分行業,包括創新藥、處方中成藥、高值耗材、體外診斷、綜合醫療服務等,在個股公司選擇上以存量產品政策風險出清、同時有新產品上市放量的公司為主。
新能源:最甜蜜投資期已經過去
新能源方面,過去一個季度整體表現較為平淡。多數基金經理對于其接下來表現仍較為悲觀。
國投瑞銀綦縛鵬在一季報中表示,去年就一直不大看好新能源,原因就是競爭格局惡化帶來的增收不增利。不過跌到現在,他認為有些頭部公司估值已經不貴,但去產能的過程會比較漫長,何時與何種方式來參與需要考慮。
信達澳亞曾國富同樣不看好新能源,一季度主要減持了新能源汽車中游制造、鋰礦及部分風電,增持了部分自下而上選擇的醫藥、TMT類個股。在鋰礦及部分風電反彈后,對其進行了減持,總體上減持在了階段反彈的高點。展望二季度,他認為雖然目前行業需求疲軟,但從車企經營情況和4S店盈利情況看,傳統燃油車目前遇到的困境更大,同時降價幅度已經接近車企與渠道承受的極限。而鋰電產業鏈價格快速下行,將使新能源車在價格戰過程中逐步占據優勢。預計車價整體企穩后,觀望的購車需求將回補。看好二季度電動車訂單回暖,上游鋰資源價格見底,以及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的降價和新產品發布帶來兩年的增長周期。考慮到今年購車性價比跳升,對于車市全年的需求仍然保持樂觀,4月中旬的上海車展,國內新能源新車集中發布,也可能是上半年車市啟動的催化劑。黎明前的黑暗,更需要耐心。
匯豐晉信陸彬也認同新能源行業滲透率提升后最甜蜜的投資期已經過去。他認為新能源行業的終局如大部分制造業一樣是一個競爭充分、利潤極度壓縮的市場,不過在發展過程中,不少公司一定有一段精彩的旅程,仍會尋找其中令人心動的投資機會。
投資策略:二季度有望從政策主題轉向產業趨勢
A股市場一季度主線較為明確,近期市場出現波動,部分板塊回調跡象明顯,二季度市場又將如何演繹?
平安基金神愛前表示,今年經濟復蘇確定性較高,流動性整體穩健,不確定的只是經濟復蘇的強度以及估值反映情況,因此今年系統風險較小,積極去尋找結構性及個股機會。總體來看,今年經濟搭臺,個股唱戲。
隨著二季度上市公司報表數據披露、經濟數據披露、產業數據披露、經濟政策落地等,基本面信息將更加清晰,市場有望擺脫一季度輪動博弈的狀態。二季度市場有望從政策主題轉向產業趨勢。
展望下階段,國泰基金鄭有為認為目前市場過度低估了經濟修復的力度與持續性,經濟依然處于上行修復期,且2023下半年各行業將陸續步入補庫存周期,因為二季度市場將回歸均衡,一季度超額收益非常明顯,且短期盈利無法兌現的方向,將會迎來超額收益的回吐,績優方向的個股將迎來修復回歸行情。
(來源:券商中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