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這些生僻字,你認識幾個?|每日熱聞

評論

“貝亅”,這個字你認識嗎?它讀“zhi(一聲)”,是一個姓氏。現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北苑街道芝爾莊中的“芝”原字即“貝亅”,因“貝亅”無法用電腦輸入,最終用同音字“芝”替代。近日上線的全國首個“生僻字征集”小程序顯示,該生僻字至今未被編碼。

“生僻字征集”小程序由騰訊聯合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光明日報全媒體、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以及漢儀字庫、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發布,專門面向大眾征集無法輸入的生僻字。


(資料圖)

長江日報記者打開小程序,進入“生僻字廣場”看到,頁面上顯示著近300個生僻字,其中就包括近日引發熱議的“nia(四聲)”字。這個罕見的姓氏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橫的“鳥”,下半部分是“甲”,因當前電腦系統無法識別,氏族里近700人不得不妥協,改姓為“鴨”。

記者還發現,這些由網友提交的生僻字有些“已編碼”,有些“已被賦碼”,還有不少是和“zhi(一聲)”“nia(四聲)”一樣,顯示“未編碼”。

如上面這個字,左邊是一個“米”,右邊是一個“叉”,讀“cha(三聲)”。提交該生僻字的網友稱,“米叉”子是遼寧省丹東市著名小吃,為玉米面發酵后做出的面食,風味獨特,但該字因無法通過輸入法打出來,使這款小吃推廣的時候特別麻煩,希望能被收錄。

同樣未被編碼的還有“zhong(四聲)”,左邊一個“土”,右邊一個“眾”,釋義顯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浪川鄉有該村。

上面一個“不”,下面一個“貴”,這個字你認識嗎?它讀“ping(四聲)”,意為便宜,是一個潮汕的方言字,至今未被編碼。

漢字是表意文字,與鍵盤沒有任何對應關系,如果想要在電腦上打出某個字,需要賦予每個漢字獨特的編碼,并對字、形和編碼三者建立對照表。如果某個漢字有形無碼,或者編碼不被某個系統支持,就會出現打不出來的情況。

據統計,全國約6000萬人名中含有生僻字,這些生僻字因無法在數字設備中順暢輸入與顯示,造成社保公積金開戶難、去醫院無法正常掛號等諸多公共生活的障礙。

光明日刊文稱,漢字數量龐大,數字化改造難度高、周期長,需要多方共同參與。從統一標準的制定,到對漢字的考證和賦碼、字體字形設計,再到輸入法及操作系統等軟硬件廠商適配,打通“漢字數字化”的整個鏈路,那些無法輸入顯示的生僻字才能獲得“數字通行證”,真正在數字世界“活”過來。

據了解,“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征集到的生僻字,經過專業考證、審查、賦碼后,有望順暢地輸入顯示。

2022年7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強制性標準(GB18030-2022),新增1.7萬余個生僻字,覆蓋我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以及文獻、科技等專業領域生僻用字。這個標準將于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從當日起,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的產品與系統都必須支持標準內87887個漢字。

(長江日報記者李玉瑩)

【編輯:張靖】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