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未見其景、先聞其聲的少數民族歌舞展演,時而高亢嘹亮、時而婉轉低沉,帶你體驗耳聆之美,進入非遺傳承的魅力世界;這里有千絲萬縷五彩織線組成的新穎設計,將來自北方和南方的海洋文化與山水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絲絲縷縷之間彰顯織染技藝;這里有動態展示也有靜態陳列,非遺傳承人娓娓道來的講述帶你深度領略千年文化的神奇……
(相關資料圖)
這個五一,有什么地方能夠避開炎炎夏日,清爽自在的在室內空間同時領略不同國家、地域的傳統文化?
2023年(第三屆)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織繡印染技藝項目精品展
絕對值得一逛!
聽:來自千年的聲音
綏德平安書、瑪納斯、格薩(斯)爾……這些名字是不是感覺比較陌生?其實他們每一個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鮮明符號,從走入精品展序廳開始,就能看到表演者一字排開,分別用陜北說書民間曲藝的質樸真誠、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的昂揚熱烈和千年傳唱雪域史詩的雄渾壯麗歡迎市民游客的到來!
除此之外,黎族少女牽手演唱民歌的活潑喜慶、竹笛鼻蕭交相呼應的歡暢淋漓、古琴演奏者絲弦間營造的典雅氛圍、小滿戲、泰山皮影戲的生動詼諧……一步一景的展演活動讓你的耳朵沉浸在美輪美奐的音律流轉之中,一場聲音的旅行貫穿整個展出始末,余音繞梁讓人久久回味。
市民孫先生帶著家人前來參觀展出,他表示雖然自己是山東人,但親眼看到泰山皮影戲非遺傳承人范正安老師的演出還是頭一回。“聽著熟悉的鄉音,訴說著小時候就知道的‘泰山石敢當’的故事,今天也讓我的孩子近距離了解什么叫做皮影藝術,這種有聲有畫、動靜結合的表演形式,小朋友非常喜歡。”
看:織染繡傳承技藝
“錦繡情緣”主題板塊打造的海南非遺項目為主題的展示空間,集中展示了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苗族傳統刺繡蠟染技藝等項目;“錦繡之路”主題版塊以海上絲綢之路東盟十國織染繡技藝為主題,著重市民游客的親身體驗,這里集中展示了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的特色服飾及錦繡文化;“錦繡中華”主題板塊則側重于展示全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織造、刺繡、印染三類技藝項目的保護工作成果。
精品展中的三大活態文化體驗空間即“絲韻江南”“彩云之南”“齊魯青未了”,六十多項非遺織染繡精選作品一一陳列,再以“劍川白曲、嶧陽古琴、小滿戲”作為三個文化空間的主題展演項目,成為串聯各個板塊的活態導覽,帶領您暢游錦繡織造的“藝術與生活”。這里不僅展出了具有地域文化(江南文化、滇文化、齊魯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還以詮釋傳統織染繡技藝在現代生活中的轉化與應用,通過精心植入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間場景,鏈接傳統與當下。
品:黎鄉風土海南風情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海南苗族傳統刺繡蠟染技藝、黎族服飾模特展示……16個紡染織繡項目在精品展上都能一一學習了解,黎族竹竿舞、黎族竹木器樂、黎族傳統制茶技藝、黎族傳統制陶技藝、黎族藤編技藝……7個黎族生活主題展演帶您領略少數民族的生活點滴。
2009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能夠生動反映黎族民眾人文精神內涵的黎錦技藝,也成為了海南一張靚麗的文化推廣名片。
自媒體人小王同學說:“參觀期間我喝茶看展、互動體驗,還跟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現場展示織錦技藝的老師近距離了解交流,不僅我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通過我的直播各地的網友都知道原來海南五一期間還有這么有趣新穎的展覽體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特別邀請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孫冬寧作為總策展人,他認為此次展出重點展現錦繡織物與藝術生活的密切關聯和在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狀態,寓意海南鋪“錦繡”之道路,架“絲綢”為橋梁,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姿態,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和傳遞著一個民族和地域的歷史記憶、共同情感、經驗智慧。此次精品展將持續至5月1日,歡迎廣大市民游客們約上三五好友、帶著小朋友來到這里走走看看、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領略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織繡印染技藝,體驗沉浸式走入千年歷史時空的獨特感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