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頭緊鎖,案卷鋪滿桌面,徐明福待在辦公室里已經整整一天了,時而翻閱著卷宗,時而寫寫停停,時而望著窗外出神。房間靜極了,可以清晰地聽到時鐘“嘀嗒嘀嗒”的響聲。在思考的時候,他有時候會保持一個姿勢幾個小時,像一尊莊重的雕塑。但只要想到了破解辦法,他立馬帶領隊伍沖到辦案第一線緝拿嫌疑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警10年來,他先后獲評黑龍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第三屆“最美移民管理警察”、全省執法標兵、全省優秀青年標兵,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他首創的“四定”技戰法開創了偵辦偷越國(邊)境案件先河。
他,是邊境線上的一名“獵人”。
破案先鋒
皮膚黝黑,身材健碩,一米八大個子,總能給人安全感,這是徐明福給人的第一印象。工作中,他不善言辭、與人和善,但在辦案中卻又總能語驚四座,直擊犯罪分子“命門”。
2022年10月27日深夜,鶴崗邊境管理支隊忠仁邊境派出所接到線索,在黑龍江榮邊大灘附近,有多人乘“飛龍艇”疑似越界進入俄方水域非法捕撈。獲悉情況后,所長徐明福立即組織人員對界江作業灘地逐一排查,未果。
第一次的“撲空”,沒有讓徐明福氣餒。第二天他又早早來到現場調查,走訪附近村民了解情況,依然沒有任何線索。徐明福深知個別漁民常年在江邊生活相互串聯、通風報信,且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這都給辦案帶來了阻礙。
抓,是本職,抓不到,是失職。性格倔強的徐明福一口氣看了七、八個小時的視頻監控,反復梳理分析可能與案件有關聯的數據信息,最終發現劉某、張某為骨干從事偷越國(邊)境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經過5000多公里的奔襲抓捕、10天10夜的連續審訊,成功將7名同案嫌疑人全部抓獲,及時鏟除了邊境“毒瘤”。
追逃能手
在徐明福看來,與網上逃犯較量時,不僅要斗勇,更多的是要斗智,要做到能夠從碎片化的信息中抽絲剝繭、復雜的線索中順藤摸瓜。
2022年5月,在所里辦理的一起違邊行政案件過程中,發現一名自稱叫劉某君的違法行為人沒有戶籍信息,身份比較可疑。民警第一時間將此情況匯報給了徐明福。
憑借著多年的辦案經驗,徐明福敏銳地覺察到該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采DNA!馬上送檢!”徐明福當機立斷,立即安排民警對劉某君進行DNA信息采集。
DNA檢測需要送上級部門,短時間無法獲得結果。但盤問留置時限已到,不能繼續留置,無奈之下只好先行放人。徐明福挑選了一名剛剛調入所內,比較“面生”的民警,每天在外圍觀察著劉某君的一舉一動。
經過數日等待,DNA檢測結果終于到了,劉某君系1995年哈爾濱市賓縣命案逃犯王某林!得到消息后,徐明福立即帶隊前往王樹林的住處將其抓獲。在強大的攻勢下,劉某君承認自己叫王某林,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至此逃亡27年的命案逃犯落入法網。
苦練本領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要想提高打擊違法犯罪和服務轄區百姓的本領,唯一的方法就是學習,徐明福深諳這其中的道理,他率先垂范,帶領全所民警共同打造學習型基層派出所。
在徐明福的書柜上擺放著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審訊技巧、犯罪心理等各式各樣的書籍,他喜歡學習,也喜歡記工作日記。每天在工作、學習中的感悟他都會記在筆記本上,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記了十多本了。每每提到他的工作日記,他總是開玩笑地說“這是我的全部身家了。”
體制改革后,所內民警年齡呈兩級分化,缺少中間力量。怎樣既能調動老警工作積極性、做好傳幫帶,還能鼓勵新警盡快成長、勇挑重擔,徐明福不斷思考,創新采取“1+1+X”幫對互助模式化解難題,即一名所領導、一名老警和若干名新警為一個小組,由所領導和老警共同幫扶新警,定期考核,各組進行比拼,成績取新警考核的最低分為該組成績,并按照成績進行排名晾曬。經過近一年的實施,該所新警全部通過了基本級執法考試,整體執法水平穩步提升,轄區群眾滿意度達到歷史新高,派出所也被國家移民管理局榮記集體二等功,獲評2022年度全省邊防工作先進集體。(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