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眼下正是夏種好時節,馬橋鎮千畝中稻迎來了栽種黃金期。近日,在高賽村王家畈,村民們正搶抓農時,栽插秧苗,一派熱火朝天的水稻移栽景象。插秧機在稻田間來回穿梭,一株株蔥綠的秧苗整齊排列,為稻田披上綠色“新裝”,一幅美麗的夏種農忙畫卷徐徐展開。
馬橋鎮高賽村村民王仁美說:“我今年種了50畝的優質水稻,預計1畝1500元左右,年收入7萬多元。淦河上游的水源好,優質米也好,收獲后供不應求。”
高賽村位于咸安區馬橋鎮南部,咸寧母親河——淦河綿延4公里穿境而過,村內山水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名人事跡,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歷史風韻賦予了高賽村在當地有“小糧倉”的美譽。富硒水稻種植是高賽村為打造一村一品的重點鄉村振興產業,村里在鎮農技服務中心指導下成立了富硒水稻基地,利用富硒大米營養豐富、抗氧化、抗衰老的獨特市場優勢,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
馬橋鎮自2011年開始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以來,對該鎮的旱地進行整體規劃,新建農業灌溉基礎設施,群眾從此擺脫了“望天收”的景象。該鎮通過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努力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兼顧的路子,不僅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形成穩定的生產能力,還真正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據馬橋鎮黨委委員陸偉介紹,得益于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的規劃、實施,今年馬橋鎮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水稻產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糧食產量,帶動農民增收,也為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周雋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