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
2、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
3、 國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作了一些表述。
(資料圖片)
4、例如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
5、不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6、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
7、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備。
8、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 適于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
9、馬斯樂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 l)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悅納本身, 也能悅納他人;(4)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
10、(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6)對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8)具有民主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11、 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12、 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于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
13、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
14、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15、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
16、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17、 善于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于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
18、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19、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于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制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愿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20、 人際關系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于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于消極態度。
21、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
22、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征。
23、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24、 隨著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25、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為效益所趨使;自主的、創造性的勞動和高級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范圍在不斷拓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處理微妙復雜的人際關系為每個人所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
26、 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和撲朔迷離的大環境里,就要求人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
27、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己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
28、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29、 人是自然萬物的靈長,是自然的杰作。
30、人有極高的潛能。
31、我們人人都具有像體育運動員鄧亞萍、郎平那樣的靈敏準確的感覺與反應,那樣的承受能力;像小品喜劇演員趙本山、洛桑那樣的充滿著極大的活力與幽默;像電視節目主持人王雪純、大專辯論會上優秀的辯手那樣流暢的語言能力;像思想家孔子、科學家愛因斯坦那樣的思辨能力;像文學家郭沫若那樣的想象能力;像能記住圓周率小數點后一百位數的人那樣的記憶能力;像戀愛中的少男少女那樣的精神渙發、樂觀;像健康教練馬華那樣的健美;像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員那樣的毅力;像百歲長壽老人那樣健康,無病;像生活中的李蘭文那樣服裝整潔。
32、像慈父、慈母對待子女那樣是建設性的、是善的; 人本來可以是無壓抑的人,是不受其內在的壓抑驅使而自我決定其行動的人。
33、如果他想喝酒就喝,并且喝的有滋有味。
34、他并不是必須經常喝酒,不喝酒就難受的人。
35、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難受的人; 人本來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應付自如的人。
36、他沒有猶豫,馬上可以決斷。
37、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
38、是用一只手也可以戰勝世界的人。
39、如果他想考大學就能一心一意地復習,考上大學,并且能考上一個名牌大學……。
40、 我們每一個人本應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們在生命歷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傷害。
41、生活中的所謂正常人,其實并不在人的最佳狀態,只是處于人的最佳狀態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42、我們實際離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43、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有許多人整天愁眉苦臉、心煩意亂、以安眠藥渡日,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有許多人終日以酒為伴、沾酒就醉,打人罵人;有許多人與人敵對、沖突、訴訟、犯罪;有許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身患絕癥、早亡;有許多人無能、失意、潦倒、貧窮;有許多人學生學習不好;有許多人苦惱于性問題;有許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處,整日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因成員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惱萬分;許多夫妻不和、爭吵、打鬧、離婚……。
44、 讓我們運用心理科學保持我們自己和親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45、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對此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46、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47、除此定義表述外,人們還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解釋。
48、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心理健康是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49、具體說,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與絕大多數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無心理疾病;二是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順應環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設性發展完善個人生活。
50、基于以上觀點,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到協調一致,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
51、培養健康心理的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和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
52、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
53、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相信通過心理健康的含義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