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湘潭大學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奔赴著名紅軍將領黃公略的故鄉湘鄉市中沙鎮公略村,進行為期7天的“追紅悟紅 薪火百年”社會實踐,開展了紅色文旅IP設計、美麗鄉村設計、紅培資源開發設計等藝術設計下鄉活動。
公略村深挖將軍故里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是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被列入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示范村。
(資料圖)
公略村負責人向實踐團介紹公略村發展規劃。
實踐團深入挖掘黃公略將軍的英勇故事,圍繞毛澤東同志為黃公略題寫的兩首詞《蝶戀花·從汀洲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和一幅挽聯,分別從故居講解員、返鄉創業青年、駐村第一書記視角,拍攝、創作了4集微黨課視頻。同時,實踐團發揮學校黨史黨建專業優勢,圍繞黃公略的事跡,設計、打磨了精品黨課,為公略村紅培工作發展提供了優質教學資源。
公略村是湘潭有名的竹海山鄉,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實踐團成員發揮藝術設計創作的專業優勢,圍繞黃公略故居、高紫水庫、青山竹海、丘陵梯田等進行藝術寫生,創作了5幅大尺寸書畫作品,多視角描繪了公略村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同時,團隊緊扣“我的家鄉美”主題,策劃、攝制了公略村宣傳微電影,藝術化、立體化、生動化呈現公略村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紅米稻、甜玉米、獼猴桃等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展現公略村的美景藍圖,助力公略村形象推廣。
實踐團成員向公略村負責人贈送創作的油畫作品。
實踐團結合公略村“紅色文旅+綠色生態”融合發展之路,實踐團深挖當地紅色文化因子,開展了紅色文旅形象設計,精心打造了公略紅色IP形象;將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相融合,設計了公略村特色綠色農產品品牌IP及產品包裝,助力公略村綠色農業發展。
實踐團拍攝公略村富硒土蜜蜂生態養殖。
實踐團還開展了鄉村美育宣傳與實踐,開設書畫創作暑期課堂,輔導村里的中小學生用五彩畫筆描繪心中奇思妙想和大美家鄉。公略村村部、黃公略同志故居、青山綠水、映日紅花……極具童趣和巧思的構圖、繽紛明亮的色彩,在一筆一畫中,大美公略躍然紙上,一顆顆藝術的種子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芽。
實踐團開展鄉村美育宣傳與實踐。
“藝術創作源自于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最終也應服務于人民群眾生活。作為藝術類學生,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多深入基層,多深入群眾,用手中的筆繪就更多歌頌幸福生活、歌頌美好時代的好作品。”實踐團成員潘勇良說。
實踐團在公略村丘陵梯田進行實地考察。
該支社會實踐團由湘潭大學黨委宣傳部、藝術學院聯合指導,是湘潭大學2023年暑期三下鄉重點團隊。實踐團充分發揮藝術學院師生的設計優勢開展藝術設計下鄉,緊扣當地“一核(黃公略故居)一廊(紅色文化走廊)三區(紅色旅游區、產業發展區、農業休閑區)”發展規劃,確定了“講公略故事”“繪公略美景”“塑公略形象”“助公略推廣”四維一體的實踐工作體系,服務鄉村振興,展現湘大擔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