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環球看熱訊:解決寫論文4大難題!《科學》找7位學者支招

評論

對于有經驗的研究者而言,將數月或數年的研究濃縮到幾頁紙中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他們不僅要簡明扼要地描述他們的方法,以便他們的實驗能夠被重復,而且還需要在不過度“吹噓”的情況下討論他們的研究所具有的更廣泛意義。

對他們而言,需要在“令人信服地解決了科學問題”和“詳細地介紹成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那么如何寫好一篇研究論文?Science網站近日采訪了7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請他們分享了撰寫論文的方法和克服寫作障礙的策略。


(相關資料圖)

一、什么時候開始寫論文?整個寫作過程是怎樣的?

瑞典林雪平大學材料科學博士生Daniela Anahí Parker Yá?ez:

理想情況是,當我開始寫論文時,我已經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來解釋我為什么決定研究這個課題。不同實驗的可靠結果支撐了我的想法,并對我的研究如何推進科學認知有一個很好的概述。為了去闡述一個連貫的故事,我喜歡測試我的研究結果,試圖通過實驗證明它們無效,或者看看是否有重大缺失。然后,撰寫論文并準備提交可能花費3到6個月。

我喜歡把寫作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結果和方法,記錄下做了什么、如何做、結果是什么。在第二階段,處理導言部分,并根據我的導師和合作者的意見去完善結果部分。在最后一個階段,撰寫摘要(如果需要的話,準備一個圖形化的摘要),并在結論中提供一個連貫的結尾。

前病毒學博士后William Diehl:

對我來說,寫作階段通常反映了我所處項目的階段。在進行數據采集時,我創建了一個包括所有相關部分的空白的手稿模板。我給項目起一個占位符標題,并填寫一個無序的作者列表,以便隨時更新。

我還創建了一個PPT文件,其中包括含有數據的粗略圖板,并根據幻燈片上不同的主題對它們進行分組。當我覺得我的數據匯成了清晰的發現,我就開始撰寫結論,從我收集的數據中發展一個粗糙的故事情節。然后我通常會暫停研究活動,集中精力寫導言和討論。我傾向于將導言分成三個小部分:關于該主題的基礎背景知識;與模型和結果有關的具體方面;以及主要發現和簡要結論。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微生物學博士后研究員Jessica S. Ho:

我首先整理所有我認為可能與故事相關的數據。我是一個比較視覺化的人,所以下一步我將數字生成一個連貫的故事,用來整體描述一個項目。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制定一個手稿的大綱,在寫作過程中可以作為指導。

一旦我開始寫稿,我需要來回查閱文獻,以確保我沒有遺漏任何關于我的主題的內容,并確保我引用了正確的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故事的敘述會有一些變化,這沒關系!我只是順其自然,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答案,看看數據會把我帶向何處。

瑞士聯邦水產科學和技術研究所環境毒理學課題組組長Marissa Kosnik:

當我形成了一個清晰的故事情節,可以滿足科學和社會需求時,我就準備好將我的研究轉化為一篇論文。

在寫作過程中,我首先列出大綱,同時牢記文章的總體目標、具體目標和要點。我通常會把所有的結果放在大綱中,并總結它們添加到故事情節中的內容。這有助于我認識到結果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哪些方面增強了故事,哪些部分是多余的,以及是否有未解決的問題。然后,我先寫方法部分,因為它相對簡單。

在我的研究過程中,我盡量保持我的數據分析代碼的組織性和文檔化,這樣有效地將我的腳本從R語言轉化成故事情節。我經常在寫方法的同時寫結果部分,以試圖反映出流程。在結果中,我還包括一些文字描述數字。在寫引言和討論之前,我花一兩天時間真正深入研究文獻,重新審視我的工作在當前科學中的地位。

對我來說,討論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當把結果放在更宏觀的背景下時,它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向。我試著把重點放在文章的重大科學和社會意義或期刊讀者的興趣上。最后,美觀和格式規整的表格通常是我最后編寫的內容之一。我總是把摘要留到最后。假設在我開始寫作前所有的分析都已完成,準備一篇論文通常需要2到3個月。

德國柏林技術學院機器學習專業博士生Niklas Gebauer:

當我還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就開始考慮發表的問題。因為目標受眾不同,我們用來建立模型的數據集和呈現出的實驗評估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寫作過程開始前就選定目標期刊,把論文放在一起通常需要3到6周。但有時,我們會在寫作過程中意識到,需要做一些實驗來證明我們的觀點,這就會延長寫作的過程。

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統計物理學研究員Valentina Ros:

在我的理論領域,我首先要考慮將內容分成幾個部分。我通常會考慮附帶的表格和數據來說明我的理論結果,并且在起草之前準備好它們。我經常回顧文獻,評估我的工作如何融入更廣泛的研究背景,以發展科學故事。然后,我重點放在論文的核心技術部分,之后才寫引言、觀點和結論。

對我來說,最難的部分是引言,需要把主要的理論問題說清楚,同時盡可能避免術語和技術問題。我通常會列出相關的科學背景參考文獻和主要成果,然后圍繞這些內容展開。摘要是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二、論文的每一部分應該寫些什么?

Gebauer :

引言應該描述工作的動機,對該領域的貢獻,以及關鍵的發現,要有足夠的細節來傳達你的信息,但不要過多,以免讓讀者感到困惑或厭煩。結論部分應討論該工作的意義、不足和未來展望。要精心設計你的圖表,使它們在視覺上賞心悅目,不看正文也能理解。使用簡單、簡潔的措辭,避免長句。

要記住,根據期刊的讀者,你可能需要調整語言,解釋一些術語或概念。對于標題,我通常會和所有合著者一起頭腦風暴,這非常有效,并且十分有趣。論文聲明通常寫得很快,但不應該在最后才寫,因為需要考慮利益沖突,同時不要忘記任何致謝和資助。

Kosnik:

你應該盡可能清晰和簡潔地寫摘要,以便潛在的讀者能夠判斷他們是否想更全面地閱讀你的論文。我用兩到三句話涵蓋每個主要部分。

最近,我更加意識到關鍵詞的重要性。以前我只是把一些我認為相關的詞和短語放在一起,但現在我努力確保使用的關鍵詞是簡潔的,不與標題中的詞重疊,并且是讀者在搜索文獻時可能會搜索到的常見術語。

然后,對于稿件的其他部分,關鍵是要平衡哪些內容應該在正文中出現,哪些內容應該在補充材料中出現,以便故事情節清晰。在稿件中,我描述了直接針對主要研究問題和核心方法的結果,并將任何額外的協議信息和支持結果移至補充材料。同樣,我們必須確定哪些信息能提升論文的質量。

關于論文的風格,有些作者喜歡使用被動語態,以避免在論文中出現“我們”,但我更喜歡主動語態,因為它使稿件更有對話性。我盡量給自己留有很大的創造空間,特別是在圖表的生成方面。

Ho:

在結果部分,除了描述數據,還應對基本原理、假設、每個實驗設置給出簡短解釋,以幫助讀者理解我的工作邏輯。目標期刊有時確實會影響到稿件的寫作和準備,主要是在數字或數據集的要求、字數和參考格式方面。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Roshan Paladugu:

在討論中,我試圖解釋數據是如何支撐我的論斷。我覺得這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總是存在著解釋不足的風險。考慮一下改變標題或使其獨特是很重要的,這樣更容易在成堆的研究稿中脫穎而出。在致謝方面,我通常會在電子表格中列出所有支持研究的個人和組織。

最后,我向我的主管或研究所的法律辦公室咨詢,以填寫關于資金、潛在利益沖突以及遵守道德標準和報告準則的聲明。期刊的選擇可能會影響稿件的長度和章節的順序。通過使用LaTeX和RMarkdown的可重復工作流程,可以輕易地改變格式和引文風格。

三、作為主要作者,在什么時候讓你的導師和合著者參與論文最合適?

Ho:

我的導師參與了整個寫作過程。首先,我們一起制定大綱,因為這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缺少哪些數據和實驗,以及我們還有哪些工作要做。一旦我們有了這些,我們就聯系共同作者商討我們的計劃。

然后,我們要求他們把各自參與的部分的原始數據、數字和方法以及有關利益沖突和資金的信息發給我們。我們會持續征求他們的意見,直到每個人都對最終的論文感到滿意。我和導師通常根據所講故事的新穎性和方向來選擇目標期刊。

Diehl:

我的博士生導師和我找到了一種適合我們的寫作方法。在我自己花了大量時間寫作后,我們將開展持續1到2個小時的一對一的會議來進行修改。他們會解釋具體修改的原因,這對提高我的寫作技巧有很大幫助。

在一次合作提交過程中,我們召開了電話會議,三位共同一作(包括我)和三位共同通訊作者都在場,每位作者同時修改Google Docs上的不同部分。這是非常有效的——大約一個月后就可以提交手稿了。

Kosnik:

如果我和參與項目構思的共同作者一起從事一個多學科的項目,那么我會在初期就尋求他們的意見,以確保故事情節清晰,各學科解釋都是合理的。

如果我正在寫一篇對故事情節比較有信心的論文,那么我會等到有了結構化的草稿,至少有了引言和討論的要點,再把論文發給大家征求反饋。當所有合著者認為故事情節連貫、有據可依,稿件就可以提交了。

Paladugu:

我通常在數據解讀后帶著稿件大綱去見我的合作者。征求所有合作者對稿件結構和合適期刊的意見。一旦手稿完成并被所有合著者審閱了至少三次(一個月的截止日期),我就認為它可以被提交給期刊了。

四、你在寫作中遇到哪些挑戰,找到了哪些解決方法?你想提醒早期研究人員注意哪些潛在問題?有其他建議嗎?

Gebauer:

在開始時,我很容易考慮多、寫得少。我提醒自己,在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進入寫作的流程,因為我知道以后可以重寫。每當我思路被卡住時,我就會讀一點文獻或準備一個小時的圖表。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我輕松適應學術風格,還能為寫作提供新的起點。

Kosnik:

看著一張空白的紙,變成一篇滿滿的論文,這當然是令人生畏的!我知道,清晨的第一杯咖啡讓我能夠克服寫作障礙,我只有在難以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才會播放音樂,這會幫助我進入寫作狀態。但最終,雖然論文在某些方面可以得到改進,但是要記住,永遠不會有完美的論文。

Ho:

我發現當我遇到寫作瓶頸時,休息一下或站起來走走通常會有幫助。有時,我可能要休息好幾天才開始寫作。我利用這段時間來潤色圖表,整理數據集,或完成額外的控制實驗。

Diehl:

新手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按照收集數據的時間順序來展示數據。有時這種方法能奏效,但往往有更好的方法來呈現數據。

Parker:

不要把你征求論文修改意見的人局限于直接合作者的圈子里。不同學科同事的反饋,可以幫助你發現你可能忽略的問題。有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朋友可以校對你的草稿并提出意見,這也會有幫助。閱讀其他文章不僅是為了了解它們的內容,也是為了了解它們的結構。

另外,一定要查看期刊的出版指南,了解你所在領域的道德標準。但最重要的是,對你所寫的內容要有把握!我不得不對我上一篇發表的論文進行更正,其中圖表上的單位是不準確的。雖然這個錯誤并不影響計算或結論,但有時還是很尷尬。不過,不要讓恐懼占據上風。人永遠不應該停止嘗試,以去往更高處!

參考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write-research-paper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