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招聘網站(智聯招聘)與智庫機構(澤平宏觀)聯合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顯示,2022年流動人才特征逐漸恢復至2019年水平。在“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中廣州位列第四。2022年長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續集聚。
長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續聚集
【資料圖】
報告指出,從人才吸引力指數上看,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成都、蘇州、武漢、無錫位居前十。廣州持續位居全國第四位。(注:人才吸引力指數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凈流入占比、應屆生人才流入占比、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凈流入。)
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2年長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續集聚,京津冀人才轉為凈流入趨勢,成渝、長江中游人才持續凈流出。其中,珠三角人才流入占比小幅上升,流出占比從11.5%降至10.4%。
報告顯示,廣州2018-2022年人才凈流入占比(注:人才凈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量,反映城市對人才“留得住”的能力)分別為0.5%、0.6%、0.9%、1%、0.7%,人才集聚。2022年廣州人才流入流出占比較2021年分別上升0.3個、0.5個百分點,人才跨區流動性上升。盡管總體人才呈凈流入,但由于流入升幅度小于流出上升幅度,人才凈流入占比較2021年有所下降。
從來源看,人才向廣州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合計占比40.1%,低于2021年前十大來源地的39.1%。其中珠三角城市有3個,合計占比21.3%,占比較2021年略有上升。
從去向看,廣州人才流向的前十大城市合計占比52.8%,低于2021年的55.5%。其中珠三角城市有5個,合計占比37.2%,高于北京流向京津冀、上海流向長三角城市,珠三角城市群人才內循環更強。報告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珠三角多為粵語城市、文化相近,另一方面是廣州高校數量較多,廣東省人才為求學向廣州集聚,畢業后從廣州回流至省內其他城市。
高學歷、高收入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職
報告還指出,高學歷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職。從全國的流動人才的學歷看,2022年流動人才中52%為本科及以上學歷,高于求職總體的45%。流動人才中本科、研究生學歷比重均高于整體水平,2022年流動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51.6%,較求職總體高6.9個百分點。
此外,2022年流動人才中30%月收入為8000元以上,高于求職總體的28%,收入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職。2022年流動人才中50%分布在IT互聯網、房地產、制造業行業,其中由于房地產行業由于處于調整期等,人才異地求職比例較2021年明顯增高。
2022年求職人才最多的前三行業是IT|通信|電子|互聯網、房地產|建筑業、生產|加工|制造,分別占比20.7%、15.6%、13.9%,合計占比50.1%;流動人才最多的前三行業也是上述三個行業,分別占比21.1%、17.5%、13.7%,合計占比52.3%。報告指出,這說明流動人才分布更加集中,且流動人才在房地產|建筑業的分布遠高于所有求職人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 李哲皓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張映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