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百舸爭流千帆競 洛社白頸“出水”來赴會

評論

百舸爭流千帆競 洛社白頸“出水”來赴會

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 

——鶴山龍舟文化——


【資料圖】

端午臨近,沙坪河上再度響起熟悉的龍舟鼓聲,鶴山眾龍舟隊在水面上往來穿梭,劈波斬浪,呈百舸爭流千帆競之勢,一派熱鬧景象。5月29日,古勞新星洛社村三條白頸龍舟相繼“出水”,共赴龍舟盛會。

鶴山融媒短視頻:百舸爭流千帆競 洛社白頸“出水”來赴會

呂敏玲 攝

當天下午3時,隨著一聲鑼鼓聲響起,洛社村民開始集結前往白頸龍舟的“龍船竇”。半小時后,50多名村民和“扒丁”在指揮哨聲中紛紛撲進水中,游向白頸龍舟藏身之處,并有序就位,待探清水中船身位置后,村民齊齊發(fā)力,將龍舟快速抬出水中,從空中俯拍,猶如潛龍出海,別具一格,氣勢不凡。隨后,村民將龍舟移至岸邊,并對船體作進一步清洗。

呂敏玲 攝

龍頭作為龍舟的象征和村落的“圣物”,代表了龍舟隊及其所屬村落的文化,是龍舟靈魂所在。“起龍”儀式現(xiàn)場,村中德高望重者為白頸龍舟安上龍頭與龍尾后,龍舟頓然靈性再現(xiàn),威風凜凜。

待所有清理工作完成后,村民用杉木固定船身,在眾人合力下將龍舟“扛過基”,移至龍舟存放處。待龍舟整體就位后,村中老者呂伯便開始對龍身進行適當調整,進一步固定龍舟。工作結束后,呂伯便向記者講述起白頸龍舟隊的故事。

村民 呂超常

相傳在清朝的時候,我們村的父老鄉(xiāng)親齊心協(xié)力,籌款建造一條新龍舟。在新船進水過龍門的剎那間,沖出了一條白頸蛇,全體村民都覺得是吉祥象征,從此就一致認同,并將龍舟改名叫做白頸。

白頸、白須、尖牙,紅旗、紅橈,是白頸龍舟的特點,每逢端午期間必齊聚三夾,參加龍舟競渡,共度佳節(jié)。歷年來,皆取得較好成績,成為古勞龍舟活動一支新力軍。在2008年古勞民間龍舟賽中獲得了亞軍。

村民 呂超常

今年將會舉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我們?nèi)w村民都十分激動、團結。譬如剛才起龍,體現(xiàn)了我們村青壯年蓬勃向上、健康發(fā)展的精神面貌。

來源:鶴山市融媒體中心(鶴山廣播電視臺)(記者/攝影:李文華 呂敏玲)

編輯:曾雙慶

校對:劉飛

審核:呂楨華

監(jiān)制:呂悅怡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wǎng)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yè)執(zhí)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