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精勤求學。
(相關資料圖)
2、(1)精勤:指專心勤勉。
3、《后漢書.馮勤傳》:“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
4、遂見親識。
5、”南朝宋劉義成《世說新語.術解》:“郗音信道,甚精勤。
6、”(2)求學:求,探索,尋找。
7、學,學問、學業。
8、求學意為探求學問。
9、朱熹《集注》:“程子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10、”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如何做學問,養成勤奮學習的品行,完善知識結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學無止境,終生不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1、或曰:“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
12、 敦篤勵志。
13、(1)敦篤:指敦厚篤實。
14、《左傳.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禮,小人盡力。
15、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
16、”敦厚:誠樸寬厚。
17、《禮記.經解》:“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18、”篤實:純厚樸實,忠誠老實,踏實實在。
19、《易.大畜》:“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20、”韓愈《獨孤府君墓志銘》:“憲公躬孝、踐行、篤實,而辯于文。
21、”(2)勵志:指奮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種事業。
22、班固《白虎通.諫諍》:“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
23、”《舊唐書.李渤傳》:“渤恥其家污,堅苦不仕,勵志于文學,隱于嵩山,以讀書業文為事。
24、” 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敦厚誠信的品德,吃苦耐勞、創新、實干的社會責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25、《論語.述而》:“子曰:志于道。
26、”學子向往的“道”就是永遠追求真理,探索科學奧秘,在藝術的林園里施展才華,大力擴張實業,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科學之奧府,藝術之林園,實業擴張,進步無疆”),經營四方,志在四方。
27、 果毅力行。
28、(1)果毅:指果敢堅毅。
29、《書.泰誓下》:“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
30、”孔穎達疏:“果為果敢,毅為強決……皆言其心不猶豫也。
31、”(2)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
32、《書.泰誓中》:“今商王 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
33、”孔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34、二是指努力實踐。
35、《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6、”《論語》:“言必信,行必果。
37、”信,誠實,言之有實;果,必行。
38、儒家認為篤志力行、專心一意的去實踐是與“好學”、“知恥”、誠實守信相連的。
39、培養學生果斷堅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創新,敢于拼搏,敢做敢為,戰勝困難,不怕曲折,鍥而不舍,扎扎實實,兢兢業業的事業心。
40、 忠恕任事。
41、(1)忠?。菏侨寮覀惱淼赖碌幕痉懂牎?/p>
42、忠,指盡心為人,盡力為人謀;恕,指推己及人,如人之心。
43、《論語.里仁》記載曾子評價孔子時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4、”朱熹《集注》:“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45、”“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違道不遠是也。
46、”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人,是“仁”的具體運用,作為貫通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忠恕成為儒家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之一。
47、(2)任事。
48、有多種解釋,與校訓貼切的解釋有二:一是稱職,勝任所擔當的職責。
49、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凡仕久資高?;柢浫醪蝗问露鴷r不忍棄者,實蒞之。
50、蒞之者,進不課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
51、”二是頂事、頂用。
52、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酒法:用黍米。
53、曲一斗,殺米一石。
54、秫米令酒薄,不任事。
55、”石聲漢注:“任事,頂事。
56、” 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坦蕩胸懷,盡心為人、仁者愛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責任心、競爭力、團隊合作精神,樹立為“民族得中興”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為世界之光(為世界添光彩)”的業績來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各種挑戰性的工作。
57、 若從時間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校訓“精勤,敦篤,果毅,忠恕”立足于教導“如何做人”,提出“求學,勵志,力行,任事”,增添了“如何做事”的內容。
58、做人永遠要謙虛勤勉,忠誠老實,果敢堅毅,寬厚愛人,心理健康,掌握與人相處的藝術。
59、做事要永遠“求學”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靈泉源”,煉就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通過不斷積累“實學”來“培國本”;要以“民族得中興”、“為世界之光”的遠大目標來“勵志”,既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又能辨別是非,保護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倫(群倫:同類)”、“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的理念,在科學、藝術、實業等領域,以實干、苦干、巧干的優異業績來身體“力行”與“任事”。
60、 潛移默化,滴水穿石。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