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光明網訊(記者 孔繁鑫)作為重要數據要素之一,測繪地理信息將怎樣在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中發揮作用,支撐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表示,時空信息、定位導航服務已成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要構建基于北斗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加快實景三維中國和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互聯互通。
具體而言,在支撐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方面,以實景三維中國數據為基礎底板,以實時衛星遙感數據作為支撐,建立地理實體與自然資源實體、不動產實體等要素之間的時空關聯,實現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確權登記和開發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自然資源督察執法等工作全領域覆蓋、全鏈條貫通、全過程監管,服務支撐美麗中國建設。“比如,自然資源部作為牽頭主用戶的國產在軌衛星目前有25顆,可以對全部陸地國土實現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蓋、亞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蓋,準確及時掌握我國陸地表面空間變化,更好支撐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的動態監管。”劉國洪說。
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推進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的耦合協同,實現各類生產要素在時空上快捷、精準、智能匹配,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如測繪地理信息作為地理空間基底和數據融合平臺,面向各行各業、服務千家萬戶,可以為政府管理、防災減災、共享經濟、智慧出行、物流快遞等數字化應用場景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