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全球即時:既捉“假李逵” 又防“真李鬼”

評論


【資料圖】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所作的工作報告中,由柯橋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紡織品花型著作權糾紛系列虛假訴訟檢察監督案”赫然在列。

中國輕紡城“花型著作權案”之所以被寫入今年全國兩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原因在于這起案件基于現實經濟環境,其社會效應為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場機制最活、改革探索領跑貢獻了法治力量,對于推動紡織產業從“織造”走向“智造”,從“高速度”走向“高質量”,具有示范性價值和典型意義。

誠然,檢察機關從16萬份裁判文書中揪出了詐騙團伙,成功摧毀了一條“借版權之名、行詐騙之實”的犯罪產業鏈,中國輕紡城花型假維權現象也逐步偃旗息鼓。但假冒紡織花型著作權人之所以敢明目張膽,惡意起訴敲詐300余家經營戶,即便經營戶明知對方是“假李逵”,但顧慮到自己不是“原創者”,只能選擇私下和解。正是經營戶這種底氣不足、害怕打官司的心理,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柯橋區紡織業產能約占全國1/3,全球近1/4的紡織產品在中國輕紡城交易,銷售網絡遍布世界192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紡織產業鏈的重要一環,花樣圖案設計是紡織創意產業的重中之重,也是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高發區。

在利益驅動之下,一些經營戶鋌而走險,看見好的產品就仿冒或盜版,這種“抄襲風”不僅導致產品失去附加值,給原創者帶來巨大損失,長此以往,還會讓紡織產品趨于同質化,擾亂市場秩序。雖然,大眾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但花樣侵權案取證困難、處理程序復雜,往往一個案子還沒辦結,產品的流行周期已經結束,遲來的正義并不能及時維護研發者的權益。

要真正保護紡織品知識產權,必須形成源頭預防、前段化解、關口把控的知識產權全鏈條、數智化保護機制,確保有效防范侵權行為。可將維權關口從司法裁判端前移到市場治理端,利用“版權AI智審”微信小程序,從源頭上發現并制止“惡抄”行為。要進一步延伸紡織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觸角”,完善花樣侵權糾紛處理快速反應保護維權機制。

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固然重要,但根治杜絕假冒偽劣行為任重道遠,杜絕“真李鬼”需要依靠政策制度、技術手段,更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在愈演愈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廣大紡織企業和經營戶只有不斷加強自主創新,把保護知識產權變成自覺行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實現長遠發展。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