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艾德雄、楊韜、李曉紅)澆水、防蟲、補充養分……這幾天,眼瞅著新一茬水果西紅柿就要上市,菜農姜菊芬格外上心。
大棚內,一人多高的藤蔓上,密密麻麻、紅紅火火、形狀各異的西紅柿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56歲的姜菊芬是保康縣龍坪鎮朱砂村村民,是老菜農了,種植蔬菜已28年,辣椒、西紅柿、高山土豆他都嘗試過,還是覺得西紅柿產量高、價格較穩定,收入有保證,這幾年便以種植西紅柿為主。她欣喜地告訴記者,今年種了3畝的大棚水果西紅柿,掙個五六萬元不成問題,比種別的作物強多了。
村負責人告訴記者,朱砂村平均海拔900米,當平原地帶蔬菜罷園時,這里生長的蔬菜剛好上市,填補市場空檔。種植的西紅柿、辣椒、豇豆等精細蔬菜一直保持在800畝左右。
盛夏時節,在平均海拔1350米的龍坪鎮,3.6萬畝高山蔬菜迎來采收季,菜農們忙著將成熟的蔬菜采摘裝車,運往襄陽、十堰、河南等地,填補菜市“空檔期”,充實群眾“菜籃子”。
砍菜、轉運、上車……這幾天,龍坪鎮十字沖村村民姜紅種植的第一茬白菜成熟上市,她與鄰居以互助的形式,請來10多個幫工,抓緊裝車外運。“種16年菜了,我覺得這些年種蔬菜還可以,今年種了35畝,能收入十五六萬,還滿意。”快人快語的姜紅從不隱瞞自己的收入。
靠種植蔬菜,姜紅建起了樓房、開上了轎車,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戶。
十字沖村地廣人稀,主要以種植白菜、包菜、蘿卜等大路蔬菜為主,全村143戶,80%以上村民靠種植蔬菜為生,種植面積4500畝,年產值達2500萬元。
近年來,為使蔬菜大鎮成為蔬菜強鎮,龍坪鎮強鏈、延鏈、補鏈,興建智能育苗大棚、冷凍倉庫、果蔬交易市場,實行智能化生產、避雨栽培,進行土壤改良、物理防蟲,引進深加工企業,不斷提高蔬菜品質和附加值,助農增收。
據龍坪鎮黨委書記張東林介紹,近年來,龍坪鎮蔬菜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3.6萬畝左右,其中精細蔬菜種植面積1.6萬畝、大路蔬菜2萬畝,年產值突破2億元,高山蔬菜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產業、當家產業、致富產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