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氫能建設進入快車道,稀缺低估值業績高增長股出爐 世界訊息

評論
機構認為今年將是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的一年。

6月21日午后,氫能源板塊異動,京城股份快速封板,億華通-U一度大漲超10%,致遠新能、浙江新能、雪人股份等紛紛走強。

消息面上,廣東省能源局日前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研發和先進設備制造,加快培育從氫氣制備、儲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


【資料圖】

國金證券指出,今年將是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的一年,并認為氫能和燃料電池制造是目前的兩條主線。西部證券則稱,綠氫行業將高速發展,看好氫能產業鏈長期投資機會。

氫能建設步伐加快

近年來,各地政府持續加力并將政策逐步細化,氫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各建設主體不斷向氫能產業鏈上下游縱深方向發展。

在政策方面,北京規劃到2023年前,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0000輛。

四川規劃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客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種類型加氫站60座。

《廣東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有序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穩步推動電力、氫燃料車輛對燃油商用、專用等車輛的替代。

同時,氫能發展速度逐步加快。6月13日,《伊犁州伊寧市綠色氫能創新應用工程》項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并給予支持。該項目由億華通和伊寧市聯創城建集團聯合申請,是新疆首個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利用清潔低碳綠色氫能的制儲加用一體化創新應用工程。項目總投資19.2億元,包括建設100MW光伏電站、12000Nm3/h的制氫廠、4座日加注能力2噸的加氫站。

6月10日,東風公司與國氫科技合作生產的200輛氫燃料電池系列車型交付及新訂單簽約儀式在武漢舉行,同時,雙方簽訂了200輛重卡氫燃料電池系統新訂單。

近日,星源材質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在開展氫能源電池隔膜的相關研究工作,未來也將持續進行其他功能膜產品的研發,提高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能力。中原內配公告表示,已設立公司開拓氫燃料電池系統相關業務。

低估值業績高增長氫能概念股出爐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今年以來,氫能概念股整體表現不佳,59只概念股平均累計上漲4.48%。其中,隆基綠能、鴻達興業、美錦能源等7股跌幅超20%。

估值來看,目前中原內配、美錦能源、廣匯能源、華昌化工、聯美控股等17只概念股滾動市盈率不足20倍。

中原內配已開發出第一代膜加濕器產品,并已與國內20余家氫能主流企業建立業務聯系。2022年7月,公司設立明達氫能源子公司并與上海重塑共同投資設立合資經營企業焦作同聲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全面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業務。

清潔能源龍頭聯美控股在氫能產業布局始于2021年底,公司出資1億元受讓氫能“獨角獸”愛德曼能源裝備3.3965%的股權。根據2022年年報所述,公司已經與北京燃氣平谷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北京市平谷區為起點,在分布式綜合能源服務、加氫站、制氫及氫能熱電聯產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今年公司將重點落實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示范性項目有望落地,并持續發展清潔低碳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股價表現方面,氫能概念股最新收盤價較2022年以來高點平均回撤35.37%,其中鴻達興業、美錦能源回撤超60%,跌幅居前。

根據2家及以上機構一致預測,7股業績今年有望高增長,其中吉電股份預計凈利潤超80%,濰柴動力、隆基綠能、聯美控股等增速有望超20%。

責編:萬健祎

校對:趙燕

乘全面注冊制東風,證券時報官網全新升級

隆重上線“信披+”頻道↓↓↓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