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地時間6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說,俄軍擊落多架烏方無人機。
另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5日報道,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稱,在以無人機和無人艇完成多次打擊俄羅斯目標之后,烏克蘭計劃繼續動用無人機和無人艇在更大范圍和更遠距離執行打擊任務。
《俄羅斯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同一天,烏克蘭空軍司令部表示,烏軍攔截了多枚俄方導彈。
此外,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6日報道,總統澤連斯基在烏克蘭“空軍日”當天視察了防空部隊。
報道說,澤連斯基聽取了關于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等西方國家援助的防空系統的工作報告。他隨后檢閱了烏克蘭空軍蘇-25、蘇-27和米格-29等戰機,并了解了它們使用導彈的情況。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借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之機,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已呈現出“長期化”的趨勢,烏克蘭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實驗新型武器和推廣軍事技術的重要平臺,這將從多個方面帶來嚴重后果。
第一,俄羅斯的反制和報復將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第二,會帶來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因為這些被試驗的新式武器往往殺傷力更強。第三,新武器可能會被犯罪集團利用,帶來新的安全隱患。路透社報道截圖
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確認烏軍發起反攻,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個月。
孫壯志分析認為,盡管當前烏方反攻進展緩慢,難以在短期內贏得戰場優勢,但由于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并不希望沖突盡快結束,因此,西方將推動烏克蘭把反攻延續下去。
烏克蘭的反攻進展緩慢,主要是軍隊和武器的數量不夠充足,難以在局部形成優勢。在常規武器的生產供應方面,俄羅斯的產能還是有保障的。但烏克蘭僅依靠西方提供武器裝備,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生產能力、供應數量、運輸成本等方面的限制。西方不希望沖突停下來,還會持續援助烏克蘭,以期進一步削弱俄羅斯。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