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巨成 刁良梓
(資料圖片)
8月6日,薄暮時分,記者走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郝堂。
這個被譽為“畫家畫出的小山村”,位于信陽市平橋區五里店辦事處東南部,三面環山,樹木葳蕤,層巒疊嶂,被一灣溪水環抱,遠遠望去宛若一幅絕美山居圖。
走在村里平整的碎拼石板路上,恍若走進了江南巷子。推開木門,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這就來到了“花間驛”客棧。傍晚柔和的余暉灑滿小院,游客三三兩兩坐著,有喝茶的,有寫生的。“暑假期間特別忙,房間提前一周都訂空了。”客棧經營者楊燕麗忙得腳不沾地。
但在十幾年前,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郝堂村,還是閉塞、落后、貧窮的小山村,少有人問津。“如今俺村發展農家樂、民宿超過150家,年旅游收入6000萬元,再加上茶葉、荷花、林果等高附加值綠色產業,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該村黨支部書記曹永根盤起了“家底”。
說話間已是掌燈時分,不知不覺走到了郝家莊園。各房間內已是高朋滿座,碰杯聲、歡笑聲不絕于耳。郝家莊園的老板叫郝長富,外號叫“郝百萬”。“樓上樓下總共18間,旺季時從上午9點開始,一直忙到晚上12點多。淡旺季勻一下,一年收入百萬是有的。”郝長富說。
現在郝家莊園所在的位置,原是三間老房,2012年經過翻新改造,他開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兩三年就收回了成本,還帶動村里20多人就業。”郝長富說。
來到農家樂“夢里老家”,木門兩邊的楹聯格外應景:上聯“土里土氣土到家”,下聯“鄉里鄉情鄉愁屋”。
“前些年在上海打工,夢里全是老家,索性就回來了。”男主人張志偉說,“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年凈賺20多萬,這日子怡然自得。”
有“人氣”,鄉村才有“活力”。郝堂村的發展不僅吸引了在外的本村人回歸,還吸引了外邊資源不斷注進來。走進“荷遇美宿”,茂林修竹,水流叮咚,好似走進了世外桃源。“這家的老板是固始人,看到郝堂村的發展,前幾年就帶著運營團隊扎根郝堂了。”平橋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薛建祥說,“如今,外地人在郝堂創業,已不是啥稀罕事兒。”
屋外蟬鳴蛙聲,屋內人聲鼎沸,郝堂的夏夜有了別樣的魅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