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云南省瀾滄縣秋蠶喜獲豐收

評論


(資料圖片)

縷縷桑風,聲聲蠶韻,立秋剛過,云南省瀾滄縣秋蠶產業便迎來了收獲旺季,產繭200噸,帶動蠶農增收1200多萬元,小蠶繭也能掙出大“錢”景。

一大早,竹塘鄉大塘子村村民委員會的院子里就停滿了裝滿蠶繭的小貨車、三輪車、摩托車,前來售繭的蠶農絡繹不絕,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過秤的過秤,記賬的記賬,結算的結算,收繭現場一片忙碌,看著白花花的“繭袋子”變成實實在在的“金袋子”,蠶農們的喜悅溢于言表。

村民李扎努說,“今年我家蠶桑(樹)種著六畝,第三批蠶繭有一百多公斤,一公斤61元,今天交蠶繭,賣得6100元,這個產業,時間短、見效快,我們對這個產業很喜歡。”

在竹塘鄉像李扎努這樣全年養蠶收入在幾萬元以上的蠶農還有很多,通過大戶帶小戶的形式,蠶農們團結協作,不斷發展壯大蠶桑產業,實現共同致富。據了解,蠶全身是寶且不會污染環境,蠶糞經處理后可入藥,而桑樹可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被蠶吃剩的桑枝還可以打碎用于加工。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蠶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銷路也完全不用愁。

希悅絲綢(普洱)有限公司瀾滄負責人許學紅說道,“我們采用公司加基地再加農戶運作模式,現在正是收購鮮繭,每個鄉鎮都是到點上服務,下一步將由點上慢慢的擴張,培育大戶,再加強技術服務指導,為蠶農服務到位點,促進蠶桑產業能健康的發展。”

種桑養蠶是一項適應性廣、投資少、見效快、收益時間長、效益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瀾滄縣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不但適宜種桑養蠶,而且適宜飼養多絲量蠶品種,鮮繭產量高,繭絲質量好,經濟效益明顯高于糧食、茶葉、甘蔗等經濟作物,蠶農種桑養蠶積極性較高。近年來,瀾滄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按照“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生態富民、開拓創新”的發展理念,加速推動全縣蠶桑產業做大做強、提質增效。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